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护理天地 > 护理科普

带您认识老年人的激越行为

发布时间:2022-01-18 浏览:11598次 来源:老年专科护理小组 文进

    2021年5月份,科室收治了一位72岁的爹爹,从住院开始,他的病房床底下就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每日晨间护理,护士们主动为这位爹爹清理物品,都被赶出了病房,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次晨间护理的时候,爹爹在病房里见人就骂。一段时间下来,有的护士无意间挨过他的打,有的护士被他威胁和恐吓,有的医护人员无缘由的被他咒骂,还有的时候见他不穿裤子在房间及走廊来回走动等,其实这都是激越行为的表现。

    什么是激越行为?

    激越行为是指不恰当的语言、声音和运动性的攻击行为。它主要分为躯体攻击行为、语言攻击行为、躯体非攻击行为(徘徊游荡)、语言非攻击行为(刻板语言)。

    激越行为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1、躯体攻击行为表现为打人、踢人、推人、咬人、用指甲抓人/自己;攻击性啐吐; 扔东西、撕东西、破坏物品;伤害自己;不恰当的性行为 。

    处理:当躯体攻击行为发生时,应立即将患者与激惹他/她的环境或人分开,在确保患者安全的情况下,管理好周围的贵重物品、易碎物品及锐利物品。周围人应与患者保持安全距离,同时做好自身防范,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对抗或表现出愤怒,可尝试由信任的人给予安抚。

    2、语言攻击行为表现为诅咒、骂人;语言恐吓或威胁;说与性有关的脏话;尖叫 。

    处理:当语言攻击行为发生时,如果有明确指向对象,应立即将其与患者分开,保持安静,不要争辩。如果没有明确指向对象且不会危及与周围人的关系时,最好有意忽略。如果是由幻觉、妄想引发出现语言攻击行为时,应认可患者的感受,移除引发因素,可转换话题、引导做感兴趣的事来转移注意力。

    躯体非攻击行为表现为徘徊游荡、藏/储藏物品、重复动作等。

    1)徘徊游荡表现为无目的地持续来回走动。

    处理:如果是无目的地走出房间或大门,进入他人房间或办公室时,应确认活动空间防滑、无障碍、光线充足,还要注意患者安全设施。如果是在医院,这类病人的床头会设置防走失和防跌倒的标识。最好在患者身上携带紧急联系人电话。作为家属和陪护,希望能每天陪伴患者散步、做他/她喜欢的活动,不要总把这类老人关在家里。

    2)藏/储藏物品表现为将物品放在隐蔽的地方,收集无明显用途的物品等;

    处理:这种情况下建议保管好危险物品及患者认为重要的个人物品。不建议用责怪、说服的方式去跟这类老年人交谈。作为家属或陪护要留心观察老人藏东西的地点,在患者不在场时,清理储藏的物品,对不会带来异味和风险的物品,提供可储藏的空间,引导患者自己找到所藏的东西。

    3)重复动作表现为重复拍打、敲击、摇晃、拨弄、捻弄、揉搓、穿脱鞋子,在身上/物体上找东西,在空中、地板上找想象的东西等。

    处理:在不会危及患者自身及周围人时,可以有意忽略,不应阻止或限制。同时可在柜子、箱子、抽屉里摆放不同颜色、性状和质地的物品,让患者翻弄,有时候可以引导患者做叠衣服、擦桌子等需要做的重复的事。

    4)语言非攻击行为:反复问或说同一件事表现为语言或非语言的唠叨、抱怨、请求、命令。

    处理:这种情况下,周围人应耐心解答,并尝试用小卡片或小白板写上答案。可以尝试转移患者注意力,把话题转移到感兴趣的其他事情上。有些老年人会表现出持续要求帮助或者引人注意,这种情况建议不要去责怪、说服、表现出厌烦的情绪,而是主动表达关心,多陪伴。

    如果你身边有老年人突然出现激越行为,大多数原因是因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常见的引起认知障碍的疾病有阿尔兹海默症、血管性痴呆、麻痹性痴呆、癫痫性精神障碍、帕金森病、脑外伤、颅内感染、颅内肿瘤等。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检查一下,以免酿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 06-2019《认知障碍患者激越行为非药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