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省肿瘤医院专家在宜昌市开展义诊并为群众答疑解惑
在湖北省肿瘤医院院史馆展柜里,一份泛黄的手绘地图讲述着一段尘封的历史。
它是《湖北省恶性肿瘤死亡回顾调查(1971—1973)》中的一页,也叫“癌症谱”,这张地图首次揭示了我省恶性肿瘤分布规律和特征。
以前,由于条件与诊疗技术的局限性,癌症几乎被当成不治之症。通过多年的监测,全省癌症的流行特点和分布特征已摸清。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省癌症防治水平不断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如今,癌症正从“不治之症”逐渐转变成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实现长期生存。
世界肿瘤防治中的湖北烙印
8月23日,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省癌症中心主任魏少忠逐字审阅着最新一期《湖北省肿瘤登记年报》样书,这本厚厚的书里蕴含着我省防治肿瘤的“钥匙”,揭开了我省恶性肿瘤分布规律和特征的神秘面纱。让他欣喜的是,我省肿瘤防治基础性工作得到世界认可,8个肿瘤登记点上报的登记数据被《五大洲癌症发病率》成功收录,成为全球癌症分析研究中的样本。
然而,这份成绩来之不易。由于肿瘤登记点位不足,数据质量不高,我省恶性肿瘤监测曾一度在黑暗中摸索。
“在农村地区,癌症死亡病例若无医疗就诊,就可能会被漏记。”湖北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张敏回忆着数据报送的窘境,数据上报至国家癌症中心会经过反复审查、核实,一旦发现瑕疵就会被退回。不仅前期大量的努力付诸东流,更重要的是,无法揪出规律,为当地百姓提供准确的防治指导。
改变接踵而至。2009年,湖北省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地区肿瘤登记处——云梦县肿瘤登记处。2022年底,湖北省实现了肿瘤登记全省覆盖的预期目标。
“从最初的仅有5个肿瘤登记处数据被国家认可,到2022年22个肿瘤登记处数据达到国家癌症中心要求,再到数据成为全球癌症分析研究中的样本。”张敏深有感触地说,这些更精准的数据,会引导有的放矢地制定癌症防治策略。
武汉专家来到家门口
5月29日,在黄冈市团风县人民医院,患癌9年的余军(化名)进行着常规的复查。抽血、鼻咽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对于这些流程,他早已谙熟于心。
2015年,突感头部剧烈疼痛的余军在当地经诊断疑似鼻癌,随后前往湖北省肿瘤医院就诊。从此,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前往武汉求医。身体的不适、行程的劳累,让他不堪重负。
如果能在家门口请专家看病,那该多好呀。这样的热望曾一次又一次涌动在他脑海里。
肿瘤防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渐成为现实。
2016年,余军在湖北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时,意外地遇到了在此进修的团风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李欢。交谈中,他得知,两家医院开始了技术合作。团风县人民医院引入第一台直线加速器准备开展肿瘤放疗业务。
此后每一步的就医便利“大跨越”,都让余军喜出望外。2017年,团风县人民医院放疗开机。省肿瘤医院派出专家每周一次来院进行放疗靶区勾画及计划设计。一年后,团风县人民医院独立开展放疗业务。
好消息接连而来,他在省肿瘤医院就诊时的主治医生吴媛到团风县人民医院挂职任副院长。如今,余军经过规范化治疗,恢复良好,每年只需去一次省肿瘤医院全面复查。
防治全链条突出“早”
“一下工位就可以参加癌症筛查,真是太贴心、太方便了。”4月3日,在云梦县城关镇汉正街工业园区,制衣工陶红高兴地说。
据省癌症防治中心统计,我省居民一生患癌的概率约为22%。帮助群众进一步提高防癌意识、防癌核心知识的普及率等问题,是目前癌症防治的重点。
目前,我省前期相关肿瘤登记数据已经初步被应用于癌症防控策略的制定之中。根据前期数据提示,云梦县的肝癌以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宫颈癌持续异动,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2022年,云梦县将肝癌筛查纳入当地民生工程,开展免费筛查工作;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由政府牵头,在妇女“两癌”筛查的基础上,扩大宫颈癌筛查的年龄段,让更多的适龄妇女接受免费筛查。
“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从10年前的37.6%提升到现在的47.5%,患者早诊早治意识明显增强。”一直奔走在防癌、抗癌一线的魏少忠欣喜地说,作为“323”攻坚行动的重要一环,我省癌症防治成效明显,综合防治水平不断提升,患者的生存率、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全文转载自:湖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