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肿瘤标志物检测四大误区

发布时间:2012-05-10 浏览:2840次 来源:湖北省肿瘤医院楚天金报

      (2012年5月9日楚天金报讯)能否早期发现肿瘤,是降低肿瘤疾病危害的关键。随着近年来肿瘤早期检测技术的飞跃发展,肿瘤标志物检测成为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临床发现,有不少人对此存在认识误区。

 

      误区一:健康人群检查意义不大

      湖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雷旦生介绍,目前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已具有高灵敏度的特点,当肿瘤生长到1微米(针头大小)时就能侦测到,而影像学检查(B超、CT、X线)通常要到1厘米以上才能检查到,一般能早于影像学检查3-13个月发现肿瘤。也常常能在人们出现症状前得到提示。这时可以通过其它医学检查进行肿瘤跟踪定位确诊,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这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误区二:检查的结果为阳性,就一定是癌;检查的结果为阴性,就绝不是癌

      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时,可以通过多种标志物科学组合,来增加结果的可靠性,一旦连续两次一项或多项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呈阳性,即表明有患相关肿瘤的可能,但因为至今还未发现理想的,具有100%灵敏度和100%特异性的肿瘤标志,因此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

 

      误区三:检查的项目多,所需要血液也多

      雷主任说,目前该院可检测20多项肿瘤标志物,对肝、肺、胃、食道、乳腺、宫颈、子宫、胰、结肠、直肠、胆道、肾、前列腺、甲状腺、鼻咽等肿瘤进行早期检测,一次抽血5毫升即能完成全部项目的检测。

 

      误区四:肿瘤未出现时就能发现

      雷主任也指出,肿瘤标志物检测并非万能,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当肿瘤已经出现后,相关的标志物才可能检测到。同时,除了甲胎蛋白AFP(肝癌的标志物)之外的各种肿瘤标志物都因组织解剖的关系,未突破基底膜下层之前的Ⅰ期肿瘤,因其抗原没有进入血液难以发现,能检测的基本上是Ⅱ期以上。